第一次知道大衛, 是在雕像裡。米開朗基羅對著一塊巨大的岩石, 潔淨、純白色, 沒有瑕疵, 說:“大衛, 已經在裡面了。我只要把多餘的部份去掉就好。“於是, 一個俊美、勇敢、目光專著、腎上腺素上升, 比例上顯得較粗壯肥大的緊握的右手, 大衛的拳頭, 是我對大衛的第一印象。
第二次遇見大衛, 是在舊約裡。撇開第一次去小組沒有心理準備(生平第一次看聖經), 第二次的故事是撒上17章, 雖然我對掃羅是誰都還沒有概念, 這個故事早已活靈活現的攤開在眼前。這裡面的大衛出戰前顯得是那麼柔弱、嬌小、不起眼, 與我之前知道的完全不同。唯一的共同點:他打敗了歌利亞。這時候讓我疑惑的, 是大衛的信心。
跟著小組查經查了快一年, 看了大衛的功、大衛的過、大衛的順服、大衛的軟弱...一直到上星期, 硬生生的又逼出一個無法忽視的印象:大衛的眼淚。
“王就心裡傷慟, 上城門樓去哀哭, 一面走一面哭:我兒押沙龍阿!我兒, 我兒押沙龍阿!我恨不得替你死, 押沙龍阿!我兒, 我兒!“(撒下18:33)如果我是電影導演, 我要怎樣把這共同感覺傳遞給觀影的人呢?
突然, 我看到了大衛, 是那個還在放羊的大衛。
回顧大衛的背景, 似乎, 他不但是父親最小最不起眼的兒子, 連自己的外甥, 都可以欺負他。但是, “你把你的救恩給我作盾牌, 你的溫和使我為大。“(撒下 22:36)。
頓時明白, 那個英勇的大衛, 那個“耶和華救我脫離獅子和熊的爪, 也必救我脫離這非利士人的手“的大衛, 其實沒那麼特別。
“耶和華有憐憫, 有恩典, 不輕易發怒, 且有豐盛的慈愛。他不長久責備, 也不永遠懷怒。他沒有按我們的罪過待我們, 也沒有照我們的罪孽報應我們。天離地何等的高, 他的慈愛向敬畏他的人也是何等的大!東離西有多遠, 他叫我們的過犯離我們也有多遠!父親怎樣憐恤他的兒女, 耶和華也怎樣憐恤敬畏他的人!因為他知道我們的本體, 思念我們不過是塵土。“(詩103:8-14)
以前學青銅的藝術史時, 老師說, 人類因為知道自己先天的防禦能力不如其他飛禽走獸, 所以喜歡製作各式動物的形象, 象徵自己獲得或擁有這方面的能力。回想現在認識的人裡面, 有不少都是因為生活在斤斤計較、戰戰兢兢的都會中, 所以心裡的高牆越築越高。封閉的祕密花園不會遭到踐踏, 卻也得不到陽光露水的滋養。殊不知那柔軟的心, 是神不輕看的。
然而大衛是一個好榜樣, 他的心不曾剛硬, 他的手不輕易報復。他的個性似乎偏溫和不好強, 曾因著信靠神打了那許多光榮的仗。而他自始至終不曾變質的細膩的心, 藉著敏銳的文字表達功力也具體地留下許多讓我們可以學習的讚美與感恩。我想我應該感謝, 這一年來的時間慢慢去接觸大衛, 使原本我以為攻擊巨人只是個神話的大衛, 這麼真實的觸碰到我, 讓人被他感動、為他流淚。
以色列王光環下, 大衛的眼淚, 真誠無偽, 溶解了多少愛與懺悔 ; 也提醒我, 再脆弱的心, 都可以勇敢無畏, 也要坦然面對自己的罪。